禅城和南海频频发力推动区内led产业。图为南海LED重点产业基地——— 新光源基地的企业生产情况。南都记者陈志刚摄
南都讯 记者刘洋 昨日,记者从禅城经促局了解到,禅城已被广东省正式确立为首批“绿色照明示范城市”,同时将在下周一启动广东省首个“万家亿盏”室内绿色照明示范工程。未来五年将完成全区4万多盏路灯改造,同时推广10万盏以上的LED室内照明灯具,预计可带动禅城LED产业50亿以上的产值。
室内照明改造至少能推动两家公司上市
下周一禅城将启动省内首个“万家亿盏”室内示范工程,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在100家单位和个人应用10万盏以上LED室内照明灯具,推动全区LE D室内照明普及率超过10%。“预计可带动50亿的产值,推动2家以上的公司上市。”禅城经促局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为推动该项目,禅城在佛山照明灯具协会的带动下形成了以国星光电(下称“国星”)、佛山照明(下称“佛照明”)、蓝箭、凯西欧为核心的LED产业发展联盟。该联盟制定了室内球泡灯和室内拐形灯两个联盟标准,正在研究面板灯的标准。禅城经促局表示:“要成为‘万家亿盏’工程的招标对象,必须满足这个联盟的标准。”
此外,根据《禅城区L E D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在市政道路、高速路、隧道、公共广场、公共地下空间等应用领域,中标企业除了合同收益,还能按灯具工程造价获15%补贴(每个镇、街道每年补贴不超过300万元)。禅城经促局称:“其他补贴方案正在争取之中。”
全区路灯改造为4万多盏LED灯铺好路
昨天公布的首批“广东省绿色照明示范城市”为“一市一区一镇”,“一市”为广州,“一镇”为中山小榄“一区”为佛山禅城。
禅城从2008年12月起推广绿色照明,共斥资9000万元,先后改造了15800盏LED路灯,其中近半来自国星和佛照明两家禅城的LED大佬。
今年以前的两批改造中,所采用的本地品牌LE D路灯比例与区内LED企业的崛起密切相关。
首批投入3600万元改造的6000多盏LED路灯中,全部来自东莞和广州。禅城经促局相关人士介绍:“当时佛山本地缺乏LED路灯大品牌,我们只能与东莞勤上及一家广州LED企业合作,其中5000多盏来源于勤上。”
2009年,LED封装巨头国星光电成立照明产品事业部,进军LED下游,佛照明也开始向LED转型。禅城在随后开展的第二批路灯改造中,斥资5400万改造了9800多盏路灯,其中5000盏来自国星光电(包括佛山电视塔附近隧道的路灯),2000多盏来自佛照明,第一批改造的大户东莞勤上仅约600盏。
禅城的全区路灯改造计划总数达57000多盏,十二五期间要完成余下部分,即41200盏。据悉,禅城最初改造时每盏路灯需9000元,如今降到每盏3000多元。
记者观察
禅城LED企业有得“发围”
近期,南海LED引进投产项目不断,相比之下,禅城LED则鲜有大项目进入。但从昨天公布的两大改造项目,我们可以看到禅城官方对本土企业的扶持意图。
禅城的第一批路灯改造没有一盏LED来自本土,但随着本土企业的崛起,第二批改造的灯具中超过70%来自区内企业。正如禅城经促局分析,改造工程制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了本地LED企业发展。
本土企业发展起来了,又何必再用外地产品呢?我们可以预见,在禅城未来改造工程中,本土企业将迎来利好。这一点,可从室内照明招标门槛--联盟标准窥见端倪。联盟标准主要由区内的国星、佛照明、蓝箭、凯西欧等龙头企业联合制定。谁最能满足联盟标准?当然是标准制定者。未来5年,禅城画出的50亿大蛋糕无疑将为上述企业提供足够的成长空间。
合作创新模式
中标能赚多少钱?
要看能省多少电
由于L E D灯造价昂贵,照明改造计划的资金募集上,禅城也将探索新模式,并已引来招行、光大等银行的关注。
从2008年开始的路灯改造项目,按“1:1:4”的比例从省、区和合作企业募集,以第二批改造投入的5400万元为例,省补贴900万元,区里跟进900万元,中标企业的产品和配套投入为3600万元。企业的收益则采取EM C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即企业不是直接向政府卖灯拿钱,而是由供电部门定期返还节电收益,企业还要负责合同期内的路灯维修和更换。国星方面称,“目前供电部门每季度回款一次,这种模式下产品质量决定最终收益。”
即将开展的室内照明改造项目上,禅城正探索“EM C模式”的加强版,即“EM C+融资担保+企业联盟+供电局+行业协会”,引入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和贷款支持,协会和产业联盟负责技术攻关。据悉,招行、光大等银行已表示出强烈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