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建站google门户目录下载出口广告1VIP短信认证免备案‖6语种=50个国家的采购商主动找到您: 1语种注册,6语种通行,注册及发布产品均免费 | 1语种注册,6语种通行,注册及发布产品均免费 | 1语种注册,6语种通行,注册及发布产品均免费 | 1语种注册,6语种通行,注册及发布产品均免费 | 1语种注册,6语种通行,注册及发布产品均免费 | 1语种注册,6语种通行,注册及发布产品均免费
|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速递 » 正文

中国光伏产业:高富帅的沉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5-28  浏览次数:16
核心提示:上帝欲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随着中国光伏产业由盛而衰,曾以400亿身家当上江西首富的彭小峰,短短五年时间资产便缩水至15亿。  高
 上帝欲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随着中国光伏产业“由盛而衰”,曾以400亿身家当上“江西首富”的彭小峰,短短五年时间资产便缩水至15亿。

  高达300%的利润,驱使着一波波产业赌徒押上全部筹码。上万亿的资金,如潮水般涌入市场和技术尚不成熟的光伏产业,掀起一场泡沫盛宴。彭小峰的经历,正是这些产能泡沫由扩散到破灭的真实注脚。

  新的坏消息是,继3月份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补贴关税后,5月17日,美国又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31.14%至249.96%的反倾销税率。这是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在国外遭受的第一起贸易救济调查。

  中国光伏产业从一开始就站在世界的起跑线上,并被人们寄予厚望。伴随着多晶硅行情和太阳能股票的双双崩盘,各界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浮躁发展,开始提出新的追问。本报记者张冬萍江西新余报道

  “江西首富”坠落

  37岁的彭小峰陷身全球光伏产业崩盘的危局之中,身家已由400亿缩水至15亿

  从2005年注册赛维LDK,到2007年在纽交所上市,短短三年,彭小峰在创造了中国企业赴美IPO融资额纪录的同时,也以400亿身家登上了“江西首富”的宝座。

  接下来的2007年到2010年,赛维更是一跃成为世界上产能最大的太阳能硅片生产商,并不断向光伏产业的上下游拓展,以期打造一个“垂直一体化”的光伏企业。

  转折发生在2010年,在当年营业收入达到创纪录的25亿美元之后,彭小峰创造的“光伏神话”,开始随着赛维的业绩坠落而迅速幻灭。

  今年5月16日,赛维LDK向美国递交了2011年年报,财报中两个“60亿美元”,撕毁了“首富”的光鲜外衣2011年,赛维LDK净利润亏损60亿美元,负债总额高达60亿美元,被迫退地筹款。

  一个多月前,有关赛维停产、欠薪、裁员的坏消息,就像捂在棉纸中的火苗,越来越包不住。根据记者实地探查,赛维的停产情况远比其披露的要严重得多:围绕赛维的多晶硅产业链,上游硅料厂只有下村的生产线是满产运行,中游位于总部的硅片厂大部分已停工,而下游位于江西南昌的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厂已停产半年,只有组件部门仍在正常生产。

  赛维大面积停产的同时,员工人数一年内锐减近万人。公开信息披露,2011年7月,赛维的员工28273人,到今年4月降至19495人,减少近9000人。

  对于一家重资产型的制造企业来说,87%的负债率已远远超出了财务安全的合理范围。37岁的彭小峰陷身全球光伏产业崩盘的危局之中,身家已由400亿缩水至15亿。年报显示,赛维已经决定推迟扩张,并与有关政府部门签订协议,退还预付的土地使用权及出售物业,以筹措资金,改善流动性。

  目前,一支由新余市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帮扶小组”已经进驻赛维总部。5月2日,在江西省有关部门的斡旋之下,国开行与赛维达成协议,紧急注资20亿。不过,在上游供货商和近两万名员工“嗷嗷待哺”的情况下,对于背负60亿美元巨债的赛维来说,这20亿也只是杯水车薪。

  外来的“猎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10年,短暂繁荣;2011年,价格暴跌;2012年,美国实行惩罚性关税……

  彭小峰的经历并非个案,他的沉浮只是中国光伏产业一年黑暗生存的写照之一经历了2008年的全球暴跌和2010年的短暂繁荣之后,中国光伏制造业又在去年遭遇了史无前例的“生死劫难”。

  2011年,受欧美需求减少、补贴下调、双反调查等因素的影响,太阳能光伏产品的价格从第二季度开始暴跌,最高跌幅超过80%。其中,多晶硅产品价格从2011年春节后的最高90美元/公斤,跌至目前仅25美元/公斤,硅片的平均价格也从一年前的1美元/瓦,下跌至一季度的0.3美元/瓦。

  价格的暴跌造成了成本倒挂,光伏电池组件的毛利率已经降到10%左右,净利润方面,除了保利协鑫,国内巨头全线亏损。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最大的尚德,总收入下降33%,净亏损1.37亿美元;全球最大的光伏电池供应商晶澳,四季度净亏损7750万美元,全年净亏损8970万美元;产量位居赛维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硅片制造商昱辉阳光,已连续三季亏损,其中去年第四季度净亏损3670万美元。

  屋漏偏逢连夜雨。5月17日,就在赛维递交巨亏财报次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光伏电池产品反倾销调查的初裁结果,裁定税率介于31.14%至249.96%不等,并将征税期向前追溯90天。新关税是在3月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实施2.90%至4.73%的反补贴税基础上征收的,税率之高,令毛利只有10%的中国光伏企业欲哭无泪。

  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中国光伏产业的热情已经跌到了谷底,光伏概念股遭受前所未有的无情抛售。i美股(一个为中国人观察投资美国股市而提供美股行情、信息、数据等服务的财经专业网站)中概太阳能指数在2011年2月创下1251点新高之后连续震荡下跌,最高跌幅逾1000点。5月17日以来,太阳能指数受美国反倾销政策影响,大跌23%。

  光伏股票跌幅九成已是美股市场上司空见惯的风景。跌幅最大的尚德电力股价,由96美元的峰值跌落到目前的2美元。赛维LDK从76美元跌落至3美元以下,仍有研究机构对其看低至2美元。

  爆发式的扩张

  在300%利润之下,光伏巨头纷纷启动“垂直一体化战略”;在行情触底之时,光伏巨头开始了狂热“抄底”

  2004年,德国颁布《可再生能源法》,该法案保证自2004年后20年内,为所有安装的太阳能发电设备提供一定补偿且数量不限。以此为起点,中国光伏产业也掀起了连续多年的投资热潮。

  晶硅电池技术是当前光伏发电的主流技术,赛维、尚德等光伏企业大都是从硅晶产业的中游切入的从国外进口多晶硅,生产出多晶硅片再出口全球。这种“两头在外”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光伏产业的上游受制于国外的技术垄断和原料供应,下游受制于国外光伏市场的需求和行情。

  当时,用于太阳能发电的多晶硅主要由七家欧美企业所垄断,高达400多美元一公斤的价格,带来了300%的利润,光伏巨头纷纷启动“垂直一体化战略”,延长产业链,在2008年掀起了第一个投资高潮。而2010年全球光伏行情的触底反弹,更刺激了光伏巨头“抄底”的狂热。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至2011年的3年内,国内投向多晶硅产业领域的资金至少在1万亿以上。

  私募股权基金是最敏捷的狩猎者。据投中集团分析师李铃统计,2005年以来,至少有50家私募基金抢入我国光伏行业,投资近80个项目,融资总额达到21.21亿美元,平均单笔融资金额为2791万美元。在光伏市场明显萎缩的2011年,光伏行业还获得了6起高风险“对赌”融资,堪称虎口拔牙。

  在光伏巨头爆发式的扩张浪潮中,地方政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07年以来,多晶硅项目成为多个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香饽饽”,纷纷推出优惠条件,吸引光伏巨头到当地跑马圈地,光伏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园区一时遍地开花。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十二五光伏产业规划出台之前,至少有四川、新疆、江西、青海、杭州等多地出台的光伏产业规划或新能源产业规划,涉及总投资超过1.5万亿,“十二五”末的目标产值2万亿以上。

  更为激进的做法是:地方政府直接提供资金参与光伏产业的发展。以赛维为例,2005年,野心勃勃的彭小峰找到时任新余市委书记的汪德和,仅仅半个小时就敲定了在新余建设太阳能产业基地这个“大项目”,作为交换条件,新余市政府为其提供2亿元资金支持。

  绝地如何求生

  “2012年是光伏产业的洗牌年,只有那些最早突破了技术瓶颈并实现了产能优化的企业,才最有可能活下来”

  在地方政府的鼓励下,巨头们“大跃进”式的疯狂扩产,不断刷新着“世界纪录”

  2008年,赛维的硅片出货量首次达到1GW(10亿瓦特),成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片生产商;2010年,赛维刷新自己创造的纪录,产能达到2.3GW;同年,无锡尚德的太阳能电池出货量跃居世界第一;2011年,保利协鑫的多晶硅产能世界第一。而在组件领域,世界五大厂全部集中在中国,尚德、英利、天合、阿特斯、晶澳等一线企业的产能都扩张了一倍以上。

  2005年,全球的多晶硅总产能也不过五六万吨,国内产量只有60吨,到2009年底,国内多晶硅的建成产能达4万多吨,2010年超过8.5万吨,2011年再次提高到14.8万吨左右,而加上在建项目,预计到2012年年末,我国多晶硅产能将达到20万吨。硅片和晶硅电池的产能,也在同步扩张。

  光伏产业的“第二春”,来得快去得也快。2011年,占据全球光伏需求量80%的欧洲市场遭遇欧债危机,补贴缩减,安装量受到限制,而三年来不断激增的产能持续释放,更导致了严重的供过于求。2010年,全国光伏产业的综合产能利用率不足60%,2011年更是降到45%,光伏泡沫破灭,导致一大批中小企业倒闭,一些大厂也开始限产、裁员。

  近几年不断重复“融资-扩张-再融资”路线的赛维,随着去年光伏产业全线需求萎缩、价格暴跌,迅速陷入泥淖。

  在这种困境下,价格战毫无悬念地展开了。2011年3月末,多晶硅新兴巨头保利协鑫率先降价。短短半年时间,便将硅晶圆的报价从80美元拉低到40美元。

  截至今年5月中旬,国内多晶硅的现货价格已跌破25美元,长单价格逼近22美元,并有下探20美元的趋势。而记者查阅多家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显示,一季度国内主要大厂的平均成本在25美元左右。这意味着,当产能过剩遭遇激进的价格战,大多数多晶硅厂家都面临着两难选择:要么赔线生产出货,要么停产裁员减亏。

  在多晶硅行业一片惨淡的2011年,唯一的赢家是保利协鑫,其33%的毛利率,领衔全行业。雪球财经新能源分析师王毓明指出:“这主要得益于协鑫不断改进多晶硅生产设备和技术。”

  王毓明认为,与其说是政策和贸易环境恶化将中国光伏逼上绝境,不如说是五年来不顾产能过剩的现实而疯狂涌入的资本将中国光伏推入了泥淖,“2012年必然是一个光伏产业的洗牌年,产业越来越集中是大势所趋,光伏企业指望政府以纳税人的钱更多地补贴光伏企业是不切实际的,只有那些最早突破了技术瓶颈并在管理上实现了产能优化的企业,才最有可能活下来。”

 
 
[ 新闻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LED贸易网 | 光伏网 | 光电设备网 | 光电人才网 | 光电技术论坛 |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