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建站google门户目录下载出口广告1VIP短信认证免备案‖6语种=50个国家的采购商主动找到您: 1语种注册,6语种通行,注册及发布产品均免费 | 1语种注册,6语种通行,注册及发布产品均免费 | 1语种注册,6语种通行,注册及发布产品均免费 | 1语种注册,6语种通行,注册及发布产品均免费 | 1语种注册,6语种通行,注册及发布产品均免费 | 1语种注册,6语种通行,注册及发布产品均免费
|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速递 » 正文

郎咸平:政府不应该救光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9-07  浏览次数:21
核心提示:实际上,在中欧光伏贸易战中,中国光伏企业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也只能由自己买单,不能寄希望于政府救市。9月6日,
实际上,在中欧光伏贸易战中,中国光伏企业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也只能由自己买单,不能寄希望于政府救市。

9月6日,郎咸平在微博上说:我9月2号的微博呼吁政府不要对默克尔访华做出过多承诺。果然默克尔斡旋失败,欧盟今天「9月6号」宣布对中国光伏倾销立案调查。

郎咸平认为光伏的困境就是四万亿造成的产能过剩,“不宜为了一个产能过剩行业做出过多承诺,损害中国的整体利益”。

在谈到新能源企业的困境时,叶檀和孟宪淦也认为,政府不应该救市。

叶檀说:“新能源企业已经在市场扩张中失去了边界,政府绝不应该救市。此前政府一直说要退出微观经济,但每次遇到了问题都找政府,这次就应该让市场来决定。政府不是不鼓励新能源企业,而是鼓励得太多了,导致某些新能源企业完全没有抵抗经济下行周期的能力,几乎不能称之为企业。”

孟宪淦说:“中国六百多个城市,一半以上都发展了光伏产业,盲目扩张,脱离市场需求,导致光伏电池产能超过40吉瓦,而全世界总需求才30吉瓦——自由无序的扩张到了该调整的阶段了,这种情况下政府出面救市是不合适的。”
 

目前,市场上有一种呼声:中国应反制欧盟。

可实际上,中国光伏企业在全球光伏产业链位置有点“尴尬”,而这决定了对欧盟反倾销采取反制措施也将心有余而力不足。

8月17日,江西赛维LDK光伏硅科技、江苏中能硅业等在内的几大光伏企业联合向中国商务部提出对来自欧盟的多晶硅实行“双反”调查,商务部受理此案,但至今未公布是否立案。这一度被认为是中国反制的一大利器。

据接近中国商务部的权威人士透露,商务部“很快就会启动对欧盟多晶硅的‘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多晶硅是光伏产品的主要原料。

不过,有分析人士称,“中国光伏企业在下游占的比重很大,外国企业在上游占得很大,这种反制是自己给自己抬价,制的是自己。”

中国制造太阳能电池板所需的原材料、技术及设备大部分是从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口。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仅从德国就进口价值3.6亿美元的银浆,进口多晶硅更是高达7.64亿美元。近年来,中国累计从德国和瑞士等欧洲国家采购约108亿元的生产设备。

“这个起不了作用,中国光伏企业在中游占的比重很大,外国企业在上游占的比重很大,如果‘双反’欧盟多晶硅,等于是中国自己把原料价格抬上去了。”王海生认为,外国企业在上下游两端,中国光伏企业居中生存,确实没有力量反制。

对于是否支持中国对欧盟多晶硅“双反”,英利法务总监陈卓称,他们持不支持态度,多晶硅作为光伏行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多年来一直依赖进口,随着保利协鑫、赛维LDK等企业涉足多晶硅以后,进口份额不断下滑,但去年进口多晶硅仍有6万多吨。如果对欧盟的多晶硅征收反倾销税,受伤害更大的还是中国光伏企业。

 地方政府不仅不是光伏产业的“救星”,而且是光伏产业陷入如今困局的罪魁祸首。寄希望于政府救市,中国光伏产业永远也没法真正健康发展。

 
 
[ 新闻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LED贸易网 | 光伏网 | 光电设备网 | 光电人才网 | 光电技术论坛 |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